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基督信友平信徒」勸諭

論平信徒在教會與世界中的聖召及使命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你們也到我的葡萄裏去吧……
今日世界的迫切需要: 「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裏整天閒著?」……
世俗主義及宗教的需求……
人:被侵害及受提升的尊嚴……
耶穌基督──人類的希望……
第一章 我是葡萄樹而你們是樹枝 ……
平信徒在教會奧蹟內的地位 ……
葡萄樹的奧蹟……
……

誰是平信徒
大公會議......強調平信徒完全屬於教會和其奧蹟。同時強調平信徒聖召的獨特牲,那是「在世俗事務中,照天主的計劃去安排,而追求天主的國」14。根據教會憲章,「平信徒」一字是「指聖職人員及教會所規定的修會人員以外的所有信友。平信徒藉洗禮與基督結為一體,成了天主子民。以他們自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王道的職務。他們也肩負整個基督子民,在教會及世界上的使命」15。

洗禮及基督徒生活的「新」……
在聖子內成天主的子女……
在基督內我們是一體……
聖神的聖而活的殿宇……

分享耶穌基督 司祭、先知 和 君王 的使命
14. 以領過洗的人比作「新生嬰兒」,伯鐸宗徒寫道:「你們接近了祂,即接近了那為人所摒棄,但為天主所精選所尊重的活石,你們也就成了活石,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成為一班聖潔的司祭,以奉獻因耶穌基督而中悅天主的屬神的祭品……你們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家,屬於主的民族,為叫你們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你們,進入祂奇妙之光者的榮耀」(伯前二4.─5.,9.)。

在此引進了由於洗禮而有的恩寵及地位的新觀點:平信徒方面也分享基督司祭、先知及國王的三重使命。這種觀點在教會活的傳承中從未被遺忘過,猶如聖奧思定在解釋聖詠二六首時所說:「達味受傅油為王。在那時代,只有司祭和國王受傅油。此兩個人物是基督末來的唯一的司祭和國王預象(「基督」意指「受傅者」)。不但我們的頭受傅油,我們─祂的身體─也受到傅油…因此所有的基督徒都被傅油,雖然在舊約時代只有司祭和國王受傅。很清楚我們是基督的身體,因為我們都得到「傅油」而在祂內我們成了「基督」即「受傅者」,就像基督自己,是「受傅的」。可以說由於頭和身體,整個的基督形成了」19。

梵二大公會議之後20,在開始我的牧職時,我曾以下列字句強調整個天主子民的司祭、先知與王者的地位:「那位生自童貞瑪利亞、木匠的兒子─人們以為祂是的─生活天主之子(伯鐸所明認的),曾經降來使我們成為『司祭之國』。梵二曾告訴我們此德能和事實的奧秘,即基督的使命─司祭、先知教師、國王─在教會中延續。每一個人,整個天主子民,都分享此三重使命」21。

藉此勸諭邀請平信徒們,以更深的了解和愛,再次重讀、默思並理解大公會議所說,有關平信徒分享基督的三重使命的豐富訓導22。我們以摘要方式在此提出此訓導的主要成份。

平信徒分享司祭使命,耶穌為此而自獻於十字架,並且為了天主的光榮和人類的得救,繼續在感恩祭中自我奉獻。領過洗的人結合於耶穌基督,他們在奉獻自己和日常工作時(參羅十二1.─2.),與基督及其祭獻結合在一起。大公會議在談到平信徒時說:「因為他們的一切工作、祈禱、傳教活動、日常的夫婦和家庭生活、每天的辛勞、身心的消遣等,如果是因聖神而作的,甚至忍受生活的艱苦,都將成為精神的祭品,經耶穌基督而為天主所接納(參伯前二5.)。在舉行感恩祭時,與主的聖體一齊虔誠地奉獻給天父。這樣身為崇拜者,他的每一行為都是聖的,平信徒將世界奉獻於天主」23。

由於他們分享基督的先知使命,「基督曾以生活的見證和聖道的德能,宣報天父的王國」24,平信徒有能力和責任,以信德接受福音,以言以行宣報福音,不必猶豫勇敢地認同福音而揭發惡。平信徒與「偉大的先知」(路七16.)基督相結合,並因聖神成為復活基督的「見證」,平信徒由於分享教會的超性信德,「在信仰的事上不能錯誤」25,他們也分享言語的恩寵(參宗二17.─18.;默十九10.)。他們也被召讓福音的德能和「新」,每天在他們的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發揚光大,同時「經由他們俗世生活的結構」26,在現時代的矛盾中,耐心而勇敢地表達他們對未來光榮的希望。

因為平信徒屬於宇宙之主及王─基督,他們也享祂的王道使命,並被祂所召叫在歷史中擴展此王國。他們以基督徒身分實行此王道職,尤其是屬靈的戰役中,他們設法克服自身的罪惡王國(參羅六12.),於是獻身為正義與愛德而服務;耶穌自己臨在於所有的兄弟姊妹身上,尤其是最微小的身上(參瑪廿五40.)

平信徒特別被召使受造物恢復其原來的價值。在重整造物,使人類的真正福利能為恩寵生活所支配,平信徒分享權力行使,即復活的基督用來使所有的一切吸引到祂身邊,並使他們與自己一起導向天父權下,使天主成為萬有中的萬有的權力(參格前十五28.;若十二32.)。

平信徒分享基督司祭、先知及國王的三重使命,其根源是洗禮的傅油,在堅振中更形發展並在聖體事中實現及充實。不但使平信徒個別地分享,也使形成主唯一身體的眾多肢體分享:事實上,耶穌沛降恩寵給祂的身體及淨配教會。這樣個人由於是教會的成員而分享基督的三重使命,猶如聖伯鐸明明指出,他把領過洗的說成「特選的種族,王者的司祭、神聖的邦國、天主的特有民族」(伯前二9.)。就是因為這來自教會的共融,平信徒之分享基督的三重使命,要求在共融下並增強共融本身而生活出來及實行出來。聖思定說:「由於奧妙的傅油我們稱每一個人『基督徒』,也是由於我們都是唯一司祭職的肢體,我們被稱為『司祭』27」。

平信徒及其在俗特性
15. 基督徒生活的新,是所有在基督內受洗者,所有天主子民之間平等的基礎和資格:「身為天主子民,大家分享在基督內重生的地位,分享天主兒女的聖寵,同一個追求成全的使命。他們都有一個救援、一個希望,一個完整不分的愛德」28。因為從洗禮所產生的地位,每一個平信徒與晉秩的聖職人以及男女修會會士,都負有對教會使命的責任。

可是在平信徒之間,這種洗禮地位使人採取一種有別於人的生活方式,郤不導致他們與公務司祭職或男女會士分離。梵二大公會議說明這種生活式有「俗世特色」:「在俗是平信徒的特色」29。
從福音中所採取的形象鹽、光和酵母,雖然不加區別地加予所有的耶穌的門徒身上,郤特別適用於平信徒。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形像,因為它們不但說出平信徒在世俗事務上,在世界及人類團體中的深切投入和完全參與,也更說出投入及參與的全新和獨有的特色,其目的是宣揚帶來救恩的福音。

被召成聖……
在界上的聖化生活……
第二章 一棵葡萄樹的眾多樹枝 ……
平信徒參與教會共融的生命……
教會共融的奧蹟……
梵二及共融的教會學……
有機的共融:不同與互補……
職務與神恩──聖神給教會的恩惠……

職務、職位及角色
現在在教會內存在的並且運作的職務,雖然形式不同,都是分享耶穌基督自己的職務,祂是善牧為羊群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參若十11.),祂是謙遜的僕人,為了眾人的得救亳無保留的獻出了自己(參谷十45.)。

起源於聖秩的職務……

平信徒的職務、職位和角色
教會在世界上的救恩使命,不但是靠領聖秩聖事的聖職人來完成,也要靠所有的平信徒;的確由於他們的洗禮地位和特殊聖召,根據他們每個人的能力,平信徒分享基督的 司祭、先知 及王道 的使命。

為此,牧人們要認可並促進平信徒的職務、職位及角色,它們的基礎是在洗禮及堅振聖事,也有好多是基於婚姻聖事。

當教會內有此需要並為了教會的益處,牧人們根據普通法所定規則,可以將某些與牧職有關郤不需聖秩的職位及角色,交付給平信徒。

神恩
24. 在教會共融中賦予不同職務的聖神,更以特殊的恩惠或稱為『神恩』(CHARISMS)的激勵恩富裕教會。這些神恩能有許多不同的型式,一方面它是天主聖神絕對自由的表示,祂豐富地提供神恩,另方面是在歷史中答覆教會不同的需要。新約中給予這些神恩的描述和分類,是其豐富種類的跡象。「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這人從聖神蒙受了聖慧的言語,另一人郤由同一聖神蒙受了知識的言語;有人在同一聖神內蒙受了信心,另有人在同一聖神內郤蒙受了治病的恩寵;有的能行奇蹟,有的能說先知話,有的能辨別神恩,有的能說各種語言,有的能解釋語言」(格前十二7.─10.;參格前十二4.─6.,28.─31.;羅十二6.─8.;伯前四10.─11.)。

平信徒參與教會生活……
個別的教會與普世教會……
堂區……
堂區內的使徒承諾 ……

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肯定,很明顯的它必須依照「共融的教會學」來解釋。職務和神恩,本身不同而彼此互補,為教會的成長都是必需的。

平信徒愈來愈應該深信,他們致力於堂區的使徒工作的特殊意義。大公會議權威性地再次強調:「堂區如能把區內的不同人力資源聚合起來,投入教會總體,定可提供團體層次的使徒工作的光輝榜樣。平信徒應該使自己習慣於在堂區工作,與他們的司鐸密切合作,把他們本身的問題、世界的問題,以及有關人得救的問題,帶到教會團體中,共同審查並經由廣泛討論來解決。平信徒應該盡量協助他們自己的教會大家庭所開創的一切使徒的和傳教的事業」101。

目前,平信徒有能力做很多,因此他們應該更致力於堂區內真正的教會共融的成長,為的是再喚醒,對非信徒及那已放棄信仰或教友生活散漫的信徒的傳教心火。

假如真的,堂區是置身於人類鄰里中的教會,那麼它的生活和行動,是憑深入人類社會並密切地關懷人們的期望和他們戲劇性的事件。社會環境,尤其是在某些國家和環境內,往往為分裂和非人性化所強烈動搖。個人迷失而又徬徨,但是在人心內,常願望經驗到並培養關懷和人際關係。對這種願望的答覆能來自堂區,由於平信徒的參與,當堂區堅持它基本的聖召和使命時,即成為信徒團體在世界聚首的「場所」,成為大家被召共融的「記號」和「工具」;一句話,成為歡迎大家並為大眾服務的場所。猶如教宗若望二十三喜歡說的,堂區要像「材裏的水泉」,大家口渴時趨之若鶩的地方。

轉載自:http://archive.hsscol.org.hk/Archive/database/document/P18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