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陳日君主教教你如何讀聖經

實踐福音的精神
對談會的第一部份是聖經的綜論,由陳日君主教與容若愚博士主持。而在自由發問環節中,教友特別提出在彌撒中宣讀聖經的口語化問題;並討論如何鼓勵教友多研讀聖經,藉聖神的推動深化他們的信仰,並在生活中實踐福音的精神。對與會者來說,可謂甚有得著。

陳主教與耶穌的緣份
陳日君主教回想過往在意大利都靈(Turin,存放耶穌聖殮布的地方)讀書時,尤其歡喜到小教堂祈禱,對堂內的耶穌像留下深刻印象,因其展現耶穌那既嚴肅又慈祥的面貌。然而,他對聖殮布(亦即聖經內首頁的仿印)所展示的耶穌容貌印象卻不太深刻。陳主教認為聖經記錄耶穌的重要事跡,卻沒有直接描述耶穌的面貌;故此,每個人對耶穌的容貌都可以有不同的體會。

如何讀聖經
陳主教指出福音是信仰的歷史書,講述信仰的過程;其形成也經過多個階段:口傳、收集、宗徒宣講等。編寫福音的作者也往往是有對象的,有寫給猶太人的,也有寫給外邦人的,所以幾本福音均有不同的編輯角度。所以,教友研讀聖經時應持開放的態度,即使不同福音記述似有矛盾的地方,其實不過是編輯的角度不同而已。
陳主教提出解構聖經的過程有兩種對立的思想。第一種持理性主義,認為奇蹟與超聖是不存在的,然而他們之間也沒有一致的結論。另一種極端思想是認為聖經中每件事蹟均與歷史有關,有根有據。其後,天主教的聖經學家在兩者之間取一平衡,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中衍生了一重要文獻─《天主聖意》,提出聖經及聖傳的重要性。一般教友雖然未必十分著眼此文獻,但這文獻彌足珍貴,草議過程亦歷盡艱辛。其實,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對禮儀方面的貢獻十分大,就是今天我們在彌撒、禮儀中所宣讀的聖經,其實是經過精心挑選;以配及每天、每主日以至整個禮儀年的聖經編排。所以,不同宗派的基督教會也爭相仿傚。

多接觸聖經
在自由發問環節中,聖言宣讀組成員特別討論以口語宣讀聖經的問題,讓參與禮儀者能易於明白。陳主教認為對待聖經必須持謹慎的態度;讀經員若用口語宣讀聖言,可能需要較高的造詣以及充足的準備才不至歪曲聖經原文的意思。

與會者亦建議在彌撒中用聖經取代禮儀書,讓教友多翻閱聖經,增加接觸聖經的機會。陳主教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不用任何書籍,讀經員清楚宣讀聖言,教友聆聽聖言。然而,在實際的情況下,不可能有此類的硬性規定;個別堂區可因應其牧民需要作出適當的安排。

聖神自會引導
另外,多位與會者分別討論聖經的普及化問題,提出教會應多撥資源,在堂區層面、教友的個人層面等推動聖經的研讀小組,加強以聖經作個人靈修及福傳的工具。陳主教回應時強調聖傳對教會十分重要,但教會當然不會輕視聖經。他亦強調教會不是書本的教會,而是活生生的,而「聖神自會教導你們認識全部的真理」;一如在福音中耶穌所說的:「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瑪11:2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